怎樣做好理財規劃?如何做好個人理財計劃?
2023-02-10 15:14:04 | 來源:今日熱點網 | 編輯: |
2023-02-10 15:14:04 | 來源:今日熱點網 | 編輯: |
怎樣做好理財規劃?
想做好理財規劃,投資者可參照以下方法:
1、了解自己的資產和負債情況,將收入劃三分法,日常開支、歸還負債資金、儲蓄資金,然后將儲蓄的資金投資賺錢。
2、在投資的資金中,要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,如果自己不能承受風險,則將大部分資金投資到穩健型以下的產品;如果能承受一定的風險,則可以購買股票、基金等。
3、如果是家庭理財,則要可按照“4321法則”,即:用40%的資金去保本升值,可購買債券、國債、分紅險等;將30%的資金投資到穩健型產品、風險型產品等;一般將20%的資金配置為重大疾病的備用金;10%的資金作為家庭的生活開支。
制定個人理財規劃,分五步走!
第一,確定目標。
制定定出你的短期財務目標(1個月,半年,1年,2年)和長期財務目標(5年,10年,15年,20年),這個時候我們一定要拋開我們那些不切實際的幻想,一步一個腳印,逐步實現我們的財務目標。當然,在制定目標之前,跟有經驗的人討論,也可以跟我們自己的家人商量,根據他們提出的建議,綜合自身條件,制定出自己的財務目標。
第二,做好預算。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。有了預算,才能更加清楚自己的收支路徑;沒有預算,你會覺得自己的資金就像流水一樣,不知不覺就不見了,也不知道錢花在哪兒啦!如果我們有了科學的預算和記賬,你會更加清楚自己的那一部分開支是沒有必要的,更容易把控自己的資金。做好預算要堅持“量入為出”的原則,要明白自己在未來的一個月或是一年內要進行多少儲蓄,有多少開支,做到心中有數,這樣也方便我們以后的投資理財。
第三,學會預估風險。
我們都知道,高收益帶來的也是高風險。當我們去選擇風險偏好時,同樣也要結合自身的經濟條件和家庭狀況,如果經濟狀況良好,家庭條件允許,我們可以偏好風險較高收益較高的理財產品,但絕不能抱著投機心理去嘗試高風險的產品。如果擔心風險高,我們可以采取多元化投資,而不是單一地選擇某一高風險理財產品。
第四,端正投資理財的心態。
投資理財畢竟還是一件存在風險的事情,有得必有失。我們往往會因為一次投資失利而一蹶不振,也常常會因為一次偶然的獲利而沾沾自喜,投資理財是一項長期進行的項目,短暫的失利和獲益都不能代表什么。我們要做的就是從每一階段的理財投資中吸取經驗和教訓,腳踏實地地慢慢成為投資高手。
第五,不要跟風投資。
有不少理財人喜歡跟風投資,聽見別人說投資什么賺錢,自己就投資什么,也不去思考別人投資背后的邏輯。他們往往特別喜歡聽專家的話,如果是專家說好,那就肯定是好的。這也是伸手黨最喜歡的方法:只求結果,不問過程。但實際上,專家也無法掌控變幻莫測的投資市場,如果市場發生大的變化,吃虧的肯定是這些伸手黨們。
其實,理財產品和投資品種并沒有所謂的好壞之分,只有適合和不適合的區別。每個人都要考慮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和實際的需求,再去挑選合適的產品。另外,專家的話可以聽,但不能輕信,要思考專家所說的話背后的原理是什么,然后再根據這些原理總結出適合自己的投資策略,這才是上上之策。